
作者:杨静
先与大家做一个概念分享:
通过调动社区居民的参与、互助合作,再加上上级政府和外界机构组织的协助和支持,动员社区内外资源,解决社区问题,满足居民需求的一种工作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居民的参与和合作沟通,注重居民在参与守区发展过程的个人能力、公共意识和社区归属感的培养,而不仅仅是社区物质环境的建设。
(二)地区发展模式的特点
◾关注社区共同性问题。
◾过程目标的地位和重要性超过任务目标。
◾特别重视社区成员的参与。希望通过居民的参与实现自决自助。
(三)实施策略
◾促进居民的个人发展。
◾团结邻里。通过举办促进交流的活动、会议、兴趣小组、基层联络网。
◾提供服务和发展资源。
◾社区参与。尤其是环境或设施等共同问题。
【准备阶段】
1、了解社区人口组成。
3、社区内部资源分布情况。
之所以没有提到外部资源,是因为在项目实施前期,主要依靠机构组织的引入,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社区居民外部资源渠道会逐渐拓宽。
【项目开展前期】
1、与居委会关系的建立。
2、与社区居民关系的建立。
项目落户社区所开展的活动和超市广场上推销商品的演出是不一样的,使尽各种利诱手段、极尽喧哗的宣传不需要走心,有足够的人力财力便可以完成。而社区项目活动是要逐渐形成常规化,更加贴近居民生活需求,没有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是要想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首先是要与社区居民建立信任关系,才能够真实了解他们的需求。
建立关系的手段便是入乡随俗,尽可能创造机会让自己拥有高曝光率,让服务对象对自己的面孔逐渐熟悉起来。开始可能因为不认识,你打个招呼都会吓到对方,所以一开始不需要过多自我介绍,每次见面微笑地简单问候“您好!”、“早上好”、“中午好”等就可以了,多见几次面自然会增加对话内容。
其次,是要多多地参与到社区居委会举办的活动中,通过大家信任的居委会也好,其他团体也好,自我介绍,让大家认识你,同时在活动中还能增进了解,增强感情。
所以前期必然是辛苦的,参与到居民的生活中,可能是早起晨跑,和遛狗的居民聊天,可能是下班后逗留,与接送孩子回来的家长聊天,可能是晚饭后小小运动,与社区阿姨们跳舞······信任关系会在自己面孔的高曝光率中建立,但是,首先需要有一颗真诚尊重的心,做一个热情谦逊的人。
3、与物业、开发商建立关系。
因为社区工作涉及的利益相关方并非只是居民和居委会,因为在工作开展中必然会涉及到物业、开发商等方面,所以此层关系不容忽视。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是通过居委会去认识,建立关系。
【项目活动的开展】
1、活动设计
活动要根据社区居民需求,在项目目标的范围内进行灵活设计。社区是一个生活共同体,大家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是否方便愉悦,很少会有人一时兴起就一个社会问题去集中起来去展开一场讨论,这样也会显得有些怪异,也很少有人乐意去参加一个严肃的聚会,去学习一些和自己的生活或者是工作不相关的技能,很多时候,我们看到,居民自己组织的活动比如广场舞比社区组织的活动更加收到居民的欢迎。
项目活动中期到后期,通过将活动常规化逐渐形成小团体,巩固团体的存在,增强团体中成员的凝聚力之外,就是针对社区居民领袖能力的有意培训,比如说让居民领袖来进行活动的宣传,团体成员的聚会召集。可以在活动结束或者之前用15—20分钟的时间对活动展开讨论,或者是通过一次活泼有趣的茶话会针对某个议题民主讨论。
所谓的专业社会工作的专业性,体现在工作人员对活动设计背后的意义有所了解,每个环节都有根据可循,所以在后期将专业活动方法应用到活泼欢快的活动中是最理想的方式。活动开展在后期可以开始让居民领袖为主导,项目执行人员作为协助者形成一个角色的改变。而年轻人,就可以线上建立讨论组进行小组开会啦。
2、小小激励
激励措施投其所好,在项目范围内设置无伤大雅,往往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
【项目资源动员】
资源是一个项目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好的项目不仅是活动的累积,更是资源的整合、调动与累积,这样的动态过程贯穿项目始终,成为社区模式的能量。
1、内部资源
最初由于信任关系没有建立,借助居委会的关系是最有效的方法;在与居民信任关系建立后,在服务性活动开展的平台上、在服务通道中逐渐拓宽资源通道,最常见的便是居民会主动像你介绍拥有特长或是掌握资源的其他居民,形成滚雪球效应。
2、外部资源
社区外部资源的分为主动挖掘的资源和被动发现的资源。主动挖掘的资源是项目执行者为了项目活动的正常开展,项目目标的达成主动去对接的外部资源,比如说活动专家、志愿者、赞助商等。
而被动发现的资源主要是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社区外部主动的一些教育资源等的支持赞助。这样的资源实在项目活动形成了一定的社会效应,也可能是社区内的居民的推荐联系。外部资源的引进需要项目执行人员具备热情主动的品质。寻找到利益共同点,达成合作。
【总结】
社会工作是动态的,并没有明显的分割点,往往很多事情是交互进行的,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