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1934年9月29日出生于意大利阜姆港,是一位22岁移民到美国的匈牙利籍心理学家。他是前任芝加哥大学心理系和森林湖学院社会人类系主任。现在任职于克莱蒙研究大学。是“心流”理论的提出者,积极心理学奠基人,创造力大师,他的著作包括《创造力》、《心流》和《自我的进化》等畅销书,对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内容简介: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通过多年的研究精确地向我们展示了工作会怎样影响我们对幸福的感知。他提出,人们在心流状态下最为快乐,这是一种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所在情境的完全的投入和集中。在本书中,概述了他的理论:人们在心流状态下最为快乐,这是一种对正在进行的活动和所在情境的完全的投入和集中。这是一种人们因为过于沉浸在一项活动中而忽略身边一切事物的状态。心流的概念与处于最佳状态的感觉一致。心流状态是内在动机的最佳形式,在这里人可以完全沉浸在他所做的事情中。这是一种人人都有时会有的感受,它的特点是一种强大的吸引、投入、满足和熟练,而在此期间暂时性的关注(时间,食物,自我等)一般都会被忽略。
米哈里齐克森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
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以上项目不必同时全部存在才能使心流产生。但米哈里齐克森也提出一些方式使得一群人可以在一起工作使得每个个体都能达到心流的状态。这种工作群体的特征包括了:
1.创意的空间排列。
2.游戏场的设计。
3.平行而有组织的聚焦。
4.目标群组聚焦。
5.现存某项工作的改善(原型化)。
6.以视觉化增进效能。
7.参与者的差别是随机的。
推荐理由:
充分地生活是怎样的,你现在忙于做某事?当幸福和创造力专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在研究画家是怎样工作时,他注意到一件奇怪的事。当画作画得好时,画家不在乎劳累,饥饿或不适,他们只会继续。但当画作完成,他们会对它们迅速失去兴趣。米哈里·契克森米哈把心流描述为因为事物本身而完全投入这项活动中,自我消失了,时间也仿佛过得很快。每个行动,动作,思想都不可避免的跟随着上一个,就像演奏爵士乐一般。你全身心投入,并且在最大限度的运用你的技能。
当你处于心流状态时:
1.一眨眼一小时就过了
2.感觉做任何事都很重要
3.不自觉
4.知行合一
5.觉得被完全控制
6.感觉从本质上讲是有益的
要创造一种心流体验,你需要:
1.有内在动机,例如,你有目的地参加活动。
2.合理的强化技巧帮助你达到极致的工作,但不要过度,以致让你焦虑。
3.如果你要尝试达到目标就应制定明确的短期目标。
4.你应在做完某事后获得及时回馈,例如,你可以了解画作、图片或博客帖子怎样制造的。
要想达到心流状态,必须在任务的挑战性和操作者的技术能力中建立起平衡。如果任务太难或太简单,心流都不会出现。技术能力和挑战难度必须相符合并且处于较高水平,如果技术和挑战性都很低但是相符合,那就会产生毫无兴趣、冷淡的感受。心流需要一个平衡。
心流状态意味着一种注意力的集中。事实上,人们已经发现专注,冥想,瑜伽,太极拳,亚历山大疗法和武术都会增强一个人达到心流的能力。
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可能是第一个将心流的概念提出并以科学方法加以探讨的西方科学家,不过他并非第一个注意到心流现象或发展出心流技法的人。超过二千五百年的时间里,东方精神传统实践家–如佛教家及道教家运用心流技法为其发展精神力的重要技法。日本禅宗使用心流来决定其表现形式。在佛教圈中,心流早已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在教育领域中,“过度学习”似是心流的一项重要因素–至少在技术层面是如此。同时,许多现代运动员也在运动中经历心流,他们称此经验为“在心流区”中。心流已在外科医生、作家、演员、科学家、运动员和社交或玩游戏的人中做了研究。
适读人群:任何从事于技巧性职业,或拥有某种嗜好的人。